2A12‑T351 是一种高强度、可热处理的铝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结构件领域。“2A12”代表 Al–Cu–Mg–Zn 系统(相当于西方的 2014 合金),而 “T351” 表示该材料经过固溶处理、拉伸消除应力并自然时效。以下是其主要特性、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概述:
指标 | 典型数值 |
---|---|
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 | |
铜(Cu) | 3.8–4.9 % |
镁(Mg) | 0.2–0.8 % |
锌(Zn) | 0.4–1.3 % |
锰(Mn) | 0.3–0.9 % |
铁(Fe) | ≤ 0.7 % |
硅(Si) | ≤ 0.5 % |
钛(Ti) | ≤ 0.15 % |
铝(Al) | 平衡 |
力学性能 | |
抗拉强度 | 440–490 MPa |
屈服强度(0.2% 偏移) | 310–350 MPa |
断后伸长率 | 10–15 % |
布氏硬度 | ~120 HB |
密度 | 2.78 g/cm³ |
热导率 | ~130 W/m·K |
线膨胀系数 | 23.5 × 10⁻⁶ /K |
使用温度范围 | –200 °C 至 +150 °C |
冶金特性
2A12 合金的高强度主要依靠析出硬化实现。固溶处理后,自然时效过程中会在基体中析出富 Cu、Mg 的 S 相(Al₂CuMg)沉淀物,这些细小沉淀物阻碍位错运动,显著提高强度。T351 状态通过 2–3% 拉伸消除加工残余应力,在不大幅降低强度的前提下,改善零件的尺寸稳定性。
耐蚀性
由于 Cu 含量较高,2A12‑T351 的耐蚀性中等,尤其在海洋或含氯环境中易产生层状和晶间腐蚀。常通过阳极氧化、铬酸盐转换或纯铝覆层等表面处理手段来增强抗蚀能力。
加工与连接
该合金加工性良好,但因高硬度易加速刀具磨损。T3× 系列状态下可进行冷弯,若大形变则需控制速度和半径以避免开裂。传统焊接易发生热裂纹,推荐使用摩擦搅拌焊(FSW)或电子束焊(EBW)确保接头质量。
典型应用
•航空航天部件:机身蒙皮、机翼肋、隔板
•高性能汽车零件:悬挂构件、传动轴
•军用装备:装甲板、导弹壳体
•工业设备:高强度压力容器、模具组件
加工建议
•固溶处理:495–505 °C 保温 1–2 h 后急冷
•自然时效:室温放置 5–7 天,获得 T4/T351 状态
•拉伸消应力:2–3% 伸长,以减小机加工件的变形
2A12‑T351 以其优异的强度–重量比和可靠的热处理性能,成为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的首选合金。尽管耐蚀性一般、焊接性较差,但通过合理的表面处理和先进连接技术,仍能在严苛环境中长期稳定服役,满足关键部件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