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永讯昌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电话咨询: 17095060958
产品列表

2017铝合金化学成分

08/20/2025

2017 铝合金(也标注为 AA2017、EN AW-2017A 或 UNS A92017)是一种含铜、可热处理的 2xxx 系列人工合金。其配方旨在提供比商用纯铝更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切削加工性,但代价是耐蚀性和可焊性有所降低。下表汇总了常见国际标准和厂商资料中规定的典型化学成分范围。



元素典型质量百分比(范围或上限)
铝 (Al)平衡(≈ 91.5 – 95.5%)
铜 (Cu)3.5 – 4.5%
硅 (Si)0.20 – 0.80%
铁 (Fe)≤ 0.70%
锰 (Mn)0.40 – 1.00%
镁 (Mg)0.40 – 1.00%
锌 (Zn)≤ 0.25%
铬 (Cr)≤ 0.10%
钛 (Ti)≤ 0.15%
锆 + 钛(如有标注)≤ 0.25%
其它(单项)≤ 0.05%
其它(合计)≤ 0.15%



数字含义 — 逐元素概述


  • 铜(3.5–4.5%):2017 合金的主要强化元素。通过固溶处理和时效,铜在铝基体中析出形成 Al–Cu 析出相,大幅提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这是 2xxx 系列合金强度提升的根本原因。

  • 镁(0.4–1.0%)与锰(0.4–1.0%):均有固溶强化作用,并与铜共同影响时效过程中析出相的类型与稳定性。锰还可改善晶粒组织并提升加工性能(如切削性)。

  • 硅与铁(Si 0.20–0.80%;Fe ≤ 0.70%):多为熔炼与回收过程中出现的残余元素,可能形成金属间化合物颗粒,影响切削、疲劳性能和铸造行为,因此在牌号中受限以避免不利相的形成。

  • 微量元素(Cr、Ti、Zr、Zn):以微量加入,用于抑制再结晶、细化晶粒、稳定加工和热处理后的性能。若存在锆(Zr),可提高抗再结晶能力,从而改善高温或长期服役时的强度保持。



加工与性能的实际影响


2017 依赖析出强化(固溶处理 + 淬火 + 时效)来获得最终力学性能,因此最终性能不仅由名义化学成分决定,还强烈依赖时效状态(例如 T4、T6、T351 等)与加工历史。材料供应商与标准通常给出成分上限/范围而非单一数值;在进行精确质量计算、选择热处理或做有限元分析时,应查阅该批次的化验单或材料数据表以获取确切成分。


该合金在工程上的权衡通常是:强度—重量比优良且机械加工性出色,但耐蚀性较差且不可优先用于要求高耐蚀或高可焊性的场合。铜的存在降低了焊接性能并增加了电化学腐蚀倾向,因此 2017 常用于飞机紧固件、结构配件和需要加工精度与力学性能优先的机械零件,而非暴露在强腐蚀环境下的裸露结构。



结论


2017 铝合金的显著特征是较高的铜含量(约 3.5–4.5 wt%),配以适量的镁、锰以及受控的硅、铁与微量元素。这些合金元素组合使得该牌号能通过析出硬化工艺取得显著高于纯铝的强度,同时保留优良的机械加工性。用于设计与规范时,应结合具体的时效牌号与材料出厂化验单来确认精确成分与预期力学/耐蚀性能,因为化学成分与热加工历史共同决定最终的材料行为。

在线留言

如您有任何关于产品方面的问题,请在下方给我们留言,我们将在收到您留言的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